|
本帖最后由 秋野 于 2019-6-7 17:57 编辑
《纪念相册》
今天和同学们聚餐,一席叙谈。期间说起毕业拍照,说起专业选择。这些让我想起我大学的班主任赵老师。
2000 年湖南大学六月的一个夜晚,即将毕业的我和李同学去了赵老师在红叶楼的单人宿舍,那时赵老师年过五十,由于师母在河东工作,平时他就住在校内。
那天晚上,赵老师从抽屉里取出一本相册给我们看。那是他教学近三十年来,每一届毕业生的合影照。我们专业每一届都是一个班,30 人,上面刻着毕业日期,照片也慢慢由黑白过渡为彩色。
当时系里一些年轻教师是他的学生,他会随意挑出一张来,让我俩去找某某老师。然后笑我俩眼力差。赵老师说:学生合影都保留着,一届不差。说这句话时流露着骄傲和愉悦的情绪。
想必我们那一届毕业合影也留在了他的相册里,如此一直到 2010 年他退休返回老家上海。
赵老师是上海人,文革前毕业于哈工大,然后就扎根于湖南大学。他个子不高,脸庞瘦窄,面相是比较典型的上海人模样,说话也带了上海口音。他板书特别认真,尤其独特的是坚持以大号隶书书写,一笔一画从不匆忙。下课时候放眼看过去,黑板上的粉笔字一个个端正舒展,撇捺如飞檐翘角一般挑起着,秀气亦有风骨。
前些天偶然在网上读到一位 79 级的师兄回忆赵老师的文字。师兄大学中一直想着弃工从文,又苦恼无法实现。赵老师找他推心置腹,说因为母亲病逝于癌症,自己的理想本是学医,但高考不遂人意。然后赵老师说:“既然命运安排了,就接受吧!”师兄在回忆中说这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。
这篇文字发表在湖南大学校报上,后来赵老师读到,特意给师兄发了一个短信。写着:谢谢你对 30 年前的一切还念念不忘。感激之余更多的是欣慰。人生一世,能被人念想那就没在世上白走一遭。一个老师,如果能在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(亲情、爱情、友情……)中占有 1%哪怕 0.1%之地,那么在十个百个学生心目中,他(她)将拥有可观的精神财富!这是教师最大的幸福。
——写于 16 年 6 月 20 日夜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