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一下午读完《呼兰河传》,心中戚戚焉。明明夏天就要来临,却怎么也热不起来。因为书中字字句句中都是像开头描述的冬天一样-冷。“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,则大地满地裂着口。”萧红的气质是冬天的气质,她的文字带来寒冷的感受。
不像我想象的,人们总是美化自己的家乡。萧红描绘出呼兰河这个地方的方方面面,她在呼兰河小镇的童年就完完整整以沉静的语气呈现在我们面前。写到了镇上人们的恶,封建糟粕思想的毒害性,以及人们对于女性,以及女性对女性的压迫,当然最重要的,是她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描述了她那个小院子围成的天堂。
她以故事的方式刻画出了小镇上的人物群像。在呼兰河小镇有一个泥坑,无数的车子无数的人都遭受过这个泥坑的秧,无论是栽进去过或者是被绊倒。书中写到:“一年之中抬车抬马,在这泥坑子上不知道抬了多少次,可没有一个人说把泥坑子用土填起来不就好了吗?没有一个。”这样简单的疑问人们心知肚明,究其原因是因为镇上如果有人吃了得了瘟疫的猪,便可以找借口说这是因为猪掉进了泥坑而死掉了。她便是以这样的语气来写出农村生活这种悲凉的,人们的愚昧的。在平静下的波涛汹涌。
“还有人们常常喜欢把一些不幸者规划在一起,比如疯子傻子之类的,都一律去看待。”这一点和鲁迅写祥林嫂的口吻很像。人们总是对不幸者给予些许的同情,然后就没有多余的耐心了。她也写了自身的恶,对待她病危的外祖母,她没有给予安慰,反而去吓唬她。在书中多处可以发现萧红对于人性之恶的批判性。
萧红对于小镇中的封建陋习有着十分敏感的洞察,比如在襁褓之中就被定了娃娃亲的女性,在长大以后若是反对这门亲事就会被说“这就是你的命,你好好耐着吧!”书中又写到“年轻的女子,莫名其妙的,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命,于是往往演出悲剧来,跳井的跳井,上吊的上吊。”于是萧红本身对于封建思想对于女性的束缚十分反对和抗议的。结合她自身的故事,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勇敢追求爱的人。对萧军的爱几乎充斥了她的一生。
她对于一些人们的麻木生活有着十分深刻的描写“他们这种生活,似乎也很苦的。但是一天天的,也就糊涂过去了,也就过着春夏秋冬,脱下单衣去,穿起棉衣来的过去了。”萧红的生命在漂泊中度过,她自己有说过,是“遭尽了白眼冷遇”。年少时逃婚,也经历了战乱流离,和爱人关系破裂,在怀孕中逃亡。但是她是个活在希望中的人,她若逆来顺受,接受命运一切安排,她也就不是萧红了。萧红的天才性,就在于她对于麻木的洞察,对于生活的敏感,对于爱的追求。
但是我有一点并不是很赞同萧红的-她说人们忙着生,忙着死。我是觉得,几千年来人们有自己追求生活的方式,由于物质的匮乏,对物质的追求使生命变得有意义。农民对于生活的讴歌,对于命运的反抗,对于真爱的追求,凝结在嘹亮的秦腔中,正气凛然的京剧中。人民为黄土麾下的汗水,何尝不是他们热爱生命的方式呢。
|
|